教育进展国际评估组织曾做过一项调查,在21个被调查国家中,中国孩子的计算能力排名第一,创造力却排名倒数第五。
在时代科技不断发展的今天,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家长意识到创造力的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但在创造力的培养上,却往往有心无力,不知从何入手。
一是,家长总希望孩子可以赢在起跑线,所以想让孩子越早掌握知识越好,很多孩子不到5岁,就要学习英语、唐诗古文、珠心算、国学等各种知识,家长难免会忽视了创造力的培养。二是,家长意识到了创造力的重要性,却没有一个良好的培养方法。
不过,在孩子早期发育阶段,创造力的培养往往比知识量更重要!它不仅决定了孩子的发展起点,更决定孩子能否跑赢终点。
贝尔科教创始人王作冰在其著作《培养未来创造家》中,就给各位家长苦恼的这项“难题”给出了一套可行性办法。
一、别慌,创造力培养也有模型
王作冰在《培养未来创造家》中强调,想要培养独立的个体型创造家,培养孩子的创新思维,就要利用“旧要素的新组合”。
那么,何谓“旧要素的新组合”
旧要素的新组合模型主要包括:学习力、兴趣力、想象力和批判思维。
学习力主要指帮助孩子掌握旧要素。其实,历史上很大一部分创新都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才得以实现的。比如发明交流电的特斯拉,就是站在直流电发明者爱迪生这位发明巨人的肩膀上。孩子想要创新,自然也要学习如何掌握知识。
兴趣力主要指帮助孩子挖掘和找到创造力的动力之源,也就是对一件事物的好奇心。清华大学曾邀请四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讲述影响他们取得成就的主要原因,这四位获奖者给出的答案高度一致,都认为“好奇心”是驱使他们前进的最大动力。
想象力主要指将旧要素重新组合,创造出一个新组合。创新并不是指凭空造出来一个新事物,而是能够巧妙的将已知的事物通过不同的组合进行呈现,以达到不同的用处和目的,这就是创新。
批判思维的作用就是帮助孩子判断新组合是否靠谱。曾有外国教育学者说,中国的孩子们有很多优点,但批判性思维却是极度缺乏的,不敢挑战“权威”,不擅长从事实出发来判断事物的正确性。当一个人能够把追求真理放在第一位,那么他就再也不惧怕其他。
这就是《培养未来创造家》中的创新模型,在明晰了这些根本的方法论后,王作冰也给各位家长朋友,提供了一些培养孩子创造力的方法和诀窍。
二、别急,创造力培养需要家长的耐心
大部分的孩子天生就是创造家!
家长的职责更多在于要激发和保护孩子的创造力,这是一个极其需要耐心和洞察力的工作。
在提升孩子的学习力方面,让孩子具备习得知识的能力只是冰山一角,更多的是要引导孩子自己去主动思考。
作为世界最聪明的民族之一,犹太民族在这一点上就做得很好。他们非常善于利用对话或故事来启发孩子,喜欢用提问的方式让孩子自主去寻找答案,提升孩子的思考力。而这项工作,大部分家长都能够在日常和孩子的交流中完成。
保护孩子的好奇心,让其自发产生兴趣力,是激发孩子的创造力最关键的一步。好奇心既是驱动人类前进的永动机,也是孩子成长中最重要的驱动力。
所以,无论是给孩子报课外班,还是日常学习,能够做到不说教、给予孩子一定的自由度、不要求孩子做到大人眼中的完美,都是保护孩子好奇心和兴趣力的关键。
想象力是孩子最宝贵的素质之一。也是最容易随着年龄增长而流失的能力。所以,想要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一直拥有强大的想象力,除了要多读书、多旅行、参加兴趣班增长见识见闻,还可以多和孩子一起做“假想”游戏。
游戏的过程中,孩子能够从单纯的模仿发展到创造,创造性地开展情结、创造性地扮演角色等,所有的过程都可以依靠孩子的想象来进行自由发挥与实践。孩子既博学多思,又能通过想象力锻炼再创造的能力。
教育家杜威曾指出,“教育的本质即是教人思考”。所以,在培养孩子的创造力过程中,我们更要让孩子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孩子才能形成真正的批判思维。
《培养未来创造家》中,王作冰给家长的十二字诀是:“要启发,不填鸭。多讨论,要平等。”其次,王作冰还强调,要培养孩子两种思维习惯:一是逻辑思维,二是逆向思维。当孩子把自己当作和“权威”一样平等的个体,才能真正用逻辑去思考,周围的每一件事,每一个观点是否有“法”可依。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处处都是创造之地,天天都是创造之时,人人都是创造之才。”对每个孩子来说,创造力孕育在新奇的幻想当中,萌发在令人头痛的恶作剧中。
王作冰也认为,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就蕴藏在家庭教育的每一处细节之中,是时时刻刻都可以做的。
部分图片源自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