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龄前孩子也能玩转编程,原来秘诀在这里!

发布日期:2020-04-26   发布者:bellai   浏览量:2780

现实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如下场景:

小朋友虽然认识的汉字有限,但是在家长上百人的手机通讯录中,却能精准地找到爷爷奶奶的电话号码;

看腻了《小猪佩奇》,小朋友也能通过智能推荐发现更多新奇好看的动画片;

期盼爸爸妈妈下班早点回家,一个微信视频或者语音突然袭击,对很多年轻父母来说似乎已经司空见惯。

没有人主动教授孩子如何使用智能设备,在AI时代成长的孩子们,对智能产品似乎具有与生俱来的灵性。

步入智能时代,编程学习低龄化趋势已愈发明显。持续开发和培养孩子的“编程思维”,让孩子具备与人工智能的竞合能力,已经成为年轻家长们的教育共识。


一、编程思维更倾向后天培养

对孩子们来说,编程是他们与未来对话的一种特殊语言。

要想让计算机听懂并且运行人类的命令,人机沟通是基础。

如何让计算机更快理解我们的语言,更高效地执行我们的指令,具备人机对话的沟通技巧和语言艺术非常重要,而这种能力往往离不开“编程思维”的加持。

那么编程思维是孩子与生俱来的,还是需要后天刻意练习呢?

著名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一味强调孩子的天性和环境的影响是没有意义的,智力发展是儿童与环境动态持续相互作用的结果。

由此看来,后天适当干预、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编程思维能力十分有必要。


二、幼儿编程课程空白如何填补

虽然编程教育已在世界范围内多个国家得以普及,但是针对低龄儿童的学前编程教育却鲜有涉及。

无论是教学方式、配套课程,还是基于低龄编程课程的衍生内容,目前还处于探索阶段。

课程布局滞后并不意味着学前儿童不具备学习编程的认知能力。相反,学前成长阶段,恰恰是孩子编程思维启蒙的黄金时期。

一般来说,孩子从4岁开始就会慢慢建立规则意识,从直观行动思维向具象思维发生转变,这一阶段具象思维能力、空间结构、编程思维启蒙应该成为能力培养重点,“实物编程”更加符合这个年龄段孩子的认知习惯。

因此在课程建设方面,贝尔科教依靠硬件研发的先发优势,基于幼儿行为发展特征的研究,通过Mabot实物编程课程,培养幼儿的编程思维和协同建构能力。

针对实物编程设计的特色课程以及标准课程,配套以不同主题地图,赋予实物模块不同功能属性。

在培养幼儿思维的过程中,加入垃圾分类、交通安全、认知数字、植物动物等丰富内容,从而促进幼儿科学原理认知、艺术感知、社交意识与规则建立。

Mabot实物编程将抽象的语法封装到指令块中,颠覆传统意义上键盘输入代码的编程形式,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幼儿学习编程的难度,为幼儿参与到更多创造性编程活动提供了更多新思路。


三、Scratch Junior启蒙编程课,解锁在家学习编程新姿势

目前国内的新冠疫情已基本得到控制,家长们陆续复工,学前儿童在家的学习生活无法安排妥当,已成为很多年轻父母的困扰。

贝尔编程针对学前儿童设计研发的Scratch Junior启蒙编程课程,在疫期解决了家长们的头等烦恼。

5-6岁是孩子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度的关键时期,虽然认知能力有了很大变化,但是思维方面仍有很大局限。

学龄前儿童接触和学习Scratch图形化编程,不仅有助于开发孩子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对于幼小衔接乃至未来终身能力的塑造都有重要意义。

图为贝尔编程Scratch Junior课程界面

贝尔编程Scratch Junior启蒙编程课为学龄前儿童量身打造,通过动画和编程的结合激发幼儿学习兴趣、锻炼逻辑思维。课程融合丰富的百科知识和生活常识,借助多元化的场景拓宽幼儿视野。

课程内容场景化

结合具体生活场景,让幼儿从熟悉事物入手感知编程奥妙,适应社会、遵守基本的行为规范。

在解决问题中思考与学习

每节课都会针对一个主题展开教学,通过提出问题,让孩子养成主动思考、乐于探索的好习惯,逐步提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汽车转弯问题

引导孩子对比时钟感知旋转角度

通过路线规划训练

锻炼幼儿的观察和推理能力

通过观察训练提升推理能力

幼儿通过对颜色、形状、大小等比较,学会描述物体的特征和变化,加深对图形的感知和认识,锻炼观察和推理能力。

比较拼图的形状和图案,补充拼图

鼓励幼儿自信表达

通过作品展示,鼓励幼儿尽情表达自己的创意和想法,提升学习自信心。

有效培养幼儿数感

通过编程课程学习,感知和理解数、量及数量关系,学会区分物体的大小、多少等数学知识。

寓教于乐掌握编程核心知识

通过有趣的故事导入引导孩子思考,认识计算机指令,理解事件、循环、序列、迭代等核心编程概念。

通过对特效的观察和分析

加深幼儿对序列和循环的认知

对于幼儿来说,编程知识点的记忆并不是培养核心,逻辑推理和信息处理等能力培养才是幼儿学习编程的最终目的。

贝尔云课堂Scratch Junior启蒙编程课通过图示和语音结合的方式,让幼儿通过图形拖拽创建代码,快速完成故事、游戏、艺术等趣味作品,科学引导和激发儿童的思维活动,从而使幼儿的发散思维和想象力得以最大程度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