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儿编程教育火爆,真的是焦虑在推动吗?

发布日期:2019-06-20   发布者:bellai   浏览量:2672

针对少儿编程教育,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曾做过一项调查,其结果显示:64.6%的受访者了解少儿编程教育,54.4%的受访者觉得孩子有必要专门学习少儿编程教育,21.9%受访者认为少儿编程教育不是必须的。在受访的2007个样本里,有8成是家长,尽管有些家长对于编程了解不多,但却认为学习编程十分必要。

另一边,资本也早已把目光聚焦到了少儿编程教育领域。从2017年开始,市场上的少儿编程教育机构就如春笋般涌现出来,全年有近20个少儿编程项目获得融资。2018年还未过半,获融资的机构数已与2017年全年持平了。

少儿编程教育持续火爆,究竟是因为家长的焦虑还是资本市场的追捧?

少儿编程教育的“幕后推手”

从表面来看是市场需求和资本在推动少儿编程教育发展,但究其深层原因其实与国家发展密不可分。具象来说,是人工智能时代来临,国家科技发展的需要在推动着教育发展和变革。

2016年人工智能被列入国家发展战略地位后,相关政策持续不断出台。每一个政策文件背后其实都在透露两点重要信息:一是科技强国仍是重中之重,并已进入人工智能的竞争时代;二是科技发展需要大量顺应时代发展的人才,但目前人才供应严重不足。

人才培养靠教育,可现有教育资源和教育方式无法在短时间内满足需求,且教育具有较强的周期性。为了给未来做人才储备,教育根据国家发展形势提前布局是大势所趋。今天我们就来梳理一下近5年国家在人工智能、科技发展顶层方针上的政策,以及这些政策推动出台了哪些教育方向的指向性文件,人才需求走向便一目了然。

 

2015年-2018年我国科技发展政策重点摘要

 

科技变革:人工智能改变人才方向

可复制性岗位将被AI替代,人才结构升级迫在眉睫。制造业向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发展,传统制造业将从劳动密集型基础制造向高水平智能制造业转变已是不争的事实。这意味着在未来10-20年,制造业的人才结构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大量技术含量低、重复性强的岗位将被人工智能替代。发展重点开始从人工智能技术转向技术和产业的融合,“人工智能+产业”成为主流,工业、农业和服务业三大类产业都将实现智能化转型。

有人疑虑:活全部让机器人干了,人岂不是都要失业?

不然。在未来,只有不会、不懂、不学习AI的人才会失业,比如只掌握传统技术的工人,同理可延伸到医生、教师、律师、财务等多种岗位。与时俱进的人才并不会失业,反而还能利用人工智能大幅提高工作效率。

所以,现有人才结构必须进行转型和升级,充分利用AI科技赋能岗位,像新型农民、新型产业工人等职业将来可能比白领还要吃香。

人工智能竞争愈加激烈,将催生大批新职业。目前不止中国将人工智能上升至国家战略高度,美国、日本还有欧洲等众多发达国家也早已将人工智能提至国家战略层面,竞争愈演愈烈。不出意外,未来5年内我国人工智能产业竞争力将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人工智能技术标准、服务体系和产业生态链将逐步完善。AI全面赋能制造、医疗、农业、城市建设、国防科技等领域指日可待。

产业生态的转变会造成部分人失业,但同样会带来大批新的就业机会,有些职业很可能都闻所未闻。据世界经济论坛在《2018年未来就业报告》中预估,新增岗位数量将在5年内达到5800万个(净增数量)。截至目前,我国在AI方面的人才缺口就已达500万,AI全面赋能产业后,人才缺口将倍数增长。培养高素质的人工智能专业人才已成为我国教育领域的首要任务,无论是高等教育还是基础教育都亟待转变。

人工智能的发展带动了人才需求结构性的转变,教育必须提前布局,才能培养出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人才,我们再来看一下教育政策在近5年内做出了哪些相应的调整和改革。

 

2014年-2019年我国教育改革政策重点摘要

教育改革:能力升级比知识升级更紧迫

人工智能人才培养从娃娃抓起,编程直接影响升学就业。《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提出2020年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将超过1500亿元,而据Linkeln的相关数据分析,全球大约有22,000名拥有博士学位的AI从业人员和研究人员,而分布在中国的AI人才数量只排到全球第七位。我国获批开设人工智能专业的高校也只有35所,仅依靠高等教育输送人才还远远不够。

因此,教育改革开始将人工智能和编程学习直接渗入基础教育体系,为科技人才储备铺路。浙江省已将信息技术(含编程)纳入高考,其他省市也将在5年内把信息技术纳入高考范畴,该科目的掌握和应用将直接影响大学专业报考和院校录取。同时,小学生的信息素养也将成为平时学业考察内容之一,以编程为核心的STEAM课程比例将大幅增加。

人工智能时代,素质能力提升是教育改革的重点。人工智能时代对于人才的要求与工、农业和互联网时代都将大不相同。首先是知识体系的转型和升级,现有知识体系必须与人工智能衔接结合,以减小因教育滞后性带来的影响。

其次,在人工智能时代,对于人才本身的素质和能力要求变得更高,因为人工智能可以依靠大数据收集进行快速的知识迭代并作出反应,这恰恰是人类的弱项,依靠知识武装头脑的时代已经过去。

但人工智能不具备人类智慧,无法进行自主学习、情感沟通和发明创造等,这些恰好是人类的强项。因此,提高人才素质和加强能力体系建设变得尤为重要。我国现行的应试教育制度,有一部分已经与时代脱节,这就需要教育者跟上时代,转变教育思维,加强对孩子的素质教育,比如逻辑思维能力、情感沟通能力和发明创造能力等。同时要培养孩子与人工智能进行竞争、合作和沟通的能力,这在未来生活中的应用必不可少。这些底层能体系的构建,可以帮助孩子快速适应环境变化,保有与人工智共存的核心竞争力。

 

从目前我国出台的科技政策和教育政策不难看出,目前人工智能的发展速度超乎想象的快,国家对未来人才培养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只具备单一的、可复制化、标准化技能的人才应该产生严重的危机感,例如服务员、制造业工人、送餐员,甚至部分律师、记者、翻译等看起来是付出脑力劳动的职业,这不是危言耸听,因为在一些发达国家和中国部分地区,这些职业已经出现被替代的趋势。

家长和资本对于编程教育的焦虑没错,编程成为人工智能时代的通用技术是必然趋势,但我们要通过焦虑的表象看透背后的本质。

从工农业时代到互联网时代,再到人工智能时代,我们经历了从科技强国到科技自立,未来更多的是发展科技创新,人工智能必将代替人类去做重复性强,创造性弱的工作,这就需要未来的人才具备与时代对应的创造力,进一步发挥高等生物智慧。智慧需要教育去激发,教育同样需要跟上时代步伐!

 

人才培养始终是贯穿各个时代发展的核心,尤其是在人工智能时代。在现有教育周期下,想要培养顺应时代的高素质人才,需要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相互配合,共同为教育改革注入能量。

贝尔科教,从2011年起就驻扎科教领域,是国内为数不多的具有自主核心教育理论的矩阵式、全产业链科教平台,始终致力于培养人工智能时代的原住民。

贝尔科教围绕独有的AIQ核心教育理论,为3-18岁的孩子提供机器人编程&在线编程教育,帮助人工智能时代的孩子进行素质提升和能力体系构建,潜移默化的培养孩子的学习力、创造力、数据力和沟通力等数理逻辑思维能力。

贝尔科教将课程体系、智能硬件产品和游戏化学习系统完美融合,让孩子不再接受填鸭式教学,而是通过图像化、游戏化、互动化等有趣易懂的教学方式进行授课,让孩子在实践中更好的理解人工智能,培养孩子与人工智能对话、沟通、合作和竞争的意识和能力。这既是教育改革的重点,也是贝尔科教一直践行的企业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