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焦虑”席卷全球,无论大人还是小孩为何如此害怕学数学?

发布日期:2020-06-30   发布者:bellai   浏览量:4612

如果列举影响家庭关系和谐的因素,“辅导作业”恐怕高居榜首。

苦中作乐的网友甚至把秦国“远交近攻”的外交政策进行了全新解释。

在众多科目中,辅导数学作业时家长的“蹿火指数”高达五颗星。可以说一言不合,分分钟爆炸。

辅导数学作业令家长头痛,学习数学同样让学生们苦不堪言。

一背公式记忆力清空,一听考试灵魂出窍,一看成绩当场去世……数学已经成为很多学生党的噩梦。

不只是学生,其实很多人即便走向社会也常常因为数学发怵。

人们因为学习数学而产生的忧虑、紧张状态,正在成为一种常态,且这种“数学焦虑”影响人群广泛,使得世界各地的人都在深受困扰。

 

一、什么是“数学焦虑”?

简单来说,“数学焦虑”是指一个人在处理数字相关问题、使用数学概念、学习数学知识或参加数学考试时所产生的紧张、不安、恐惧等情绪状态。

患有“数学焦虑”的人,在学习数学时会产生抗拒心理,遇到难以攻克的问题会加重焦虑感,进而对学习数学产生抵触心理,形成恶性循环。

调查数据显示,中国仅有6%的学生对数学充满浓厚兴趣;

在美国,只有7%的人表示从幼儿园到大学的数学学习经历是令人愉悦的,超过三分之二的成年人承认他们曾害怕和讨厌数学;

英国曾经对17008-13岁的小学生进行调查,其中10%的学生对数学存在“压倒性的负面情绪”,且女生产生“数学焦虑”的比例高于男生。

更可怕的是,“数学焦虑”的负面影响不只是局限于数学学习或者考试成绩上,它会让人们学习数学以及与数学有关联的学科自信心受挫,甚至会对人们的学习能力造成影响。

对饱受“数学焦虑”困扰的人来说,阻止“数学焦虑”进一步恶化的最好方式,就是尽快找到症结,并且对症下药。


二、“数学焦虑”因何而起?

产生“数学焦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通常情况下,数学被大众定义为“学习难度较高学科”,且这种认知在孩子刚接触数学的时候就在大脑中根深蒂固。

还有人将数学能力与智商划等号,“聪明孩子数学成绩好”、“笨孩子学不好数学”等言论,让很多孩子默认自己“不是学数学的料”,大大挫败了孩子们学习数学的信心。

家庭教育方面,家长过多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习惯性拿同班学生成绩与自家孩子做比较,或将升学压力转嫁给孩子,一定程度上加重孩子的“数学焦虑”。

学校教育方面,老师面对几十个孩子授课,缺乏个性化教学,在传递知识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忽视孩子的情感需求和兴趣培养,当孩子不能顺利消化知识疑难时,对学习数学的兴奋感就会日渐消退。

长此以往,孩子对数学的兴趣就会慢慢退热,甚至对数学排斥、畏惧。

当然,找到触发“数学焦虑”的原因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打败这个阻碍我们亲近数学的敌人。

 

三、“数学焦虑”并非不可战胜

“数学焦虑”虽然受众群体较大、影响范围较广,但是并非不可治愈。

要想从根本上克服自我被数学支配的恐惧,最重要的就是学会将数学知识转化成自身的能力和智慧,通过开拓数学思维,总结解题方法和技巧,发现学习数学的真正乐趣。

与其后期治愈“数学焦虑”,我们更提倡不给“数学焦虑”可乘之机。

为此鲸幂数学思维在孩子学前启蒙阶段,就积极探索趣味化教学方式,以兴趣为导向,让孩子沉浸在数学学习的乐趣中,培养孩子们的数感、空间思维和逻辑思维,让数学能力成为孩子们提升学习能力的有效工具。

 

鲸幂数学思维线上课程动画演示界面

为了帮助低龄幼儿理解数学概念,鲸幂数学思维的老师们会将复杂的数学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配合动画演示、游戏闯关形象展现,帮助小朋友们理解。

在授课过程中,老师以实物教具、彩色绘本等为辅助,让小朋友通过亲身动手实践提升数学思维能力。

孩子在鲸幂学习数学,并不是被动接收知识,而是带着问题思考,以通过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为探索目标。

例如在图形识别课程中,老师们会以“分蛋糕”问题为切入点,让孩子们通过变通思考,尝试多种蛋糕分配方式寻求最佳解,从而让孩子们在掌握图形与数量知识点的同时,提升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高频次的课堂互动以及圆桌讨论,既可以有效提升孩子们的课堂参与感,同时也能帮助孩子们通过缜密的思考和多元化的解题思维方式,顺利解锁各种数学难题。

“数学焦虑”困扰的人似乎一生都在寻求治愈,而真正享受数学乐趣的人则能用数学抵御一切。

当孩子们掌握学习数学的正确姿势后,他们就会明白:数学真的不难,也不可怕,并且十分有趣。


部分图片来源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