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时代,编程作为“通向未来”的语言,受到了家长们的高度关注。
大多数孩子接触编程,都是在学龄阶段以图形化编程为切入点,然后逐渐过渡到Python、C++等编程语言的学习。
目前市面上绝大多数少儿编程培训机构,都是针对6岁及以上学龄儿童制定课程体系、展开教学。以至于很多家长形成了“孩子6岁开始学习编程”的思维定势。孩子学习编程、开发编程思维的初始点必须在6岁以后吗?事实并非如此。
通过对儿童年龄特征的具体分析,专家发现:学龄前儿童同样具备学习编程、理解编程逻辑的认知条件和能力。
一般来说,孩子从4岁开始逐渐形成规则意识,虽然这种意识比较模糊,但是从孩子们活泼好动的天性中,我们能明显感受到孩子们非常擅长通过五感探究事物本质。比如通过细心的观察总结物体颜色、运动规律等特征。
伴随着孩子们的手部精细动作及手眼协调能力渐入佳境,他们对事物的理解能力将会逐渐增强,并能理解事物的具象特点。
在这个成长时间节点上,比起晦涩抽象的代码编程,实物编程更符合学龄前儿童的认知习惯。
加之场景还原、模拟操作等教学环节辅助,更利于孩子们建立规则、理解事物间的逻辑关系,从而让编程学习更加简单化,让低龄的孩子学习编程成为可能。
在学龄前编程教育的普及上,欧美发达国家早已提前行动。
2013年,英国前首相卡梅伦宣布对全国中小学教学大纲进行全面改革,在新的教学大纲里,要求5岁以上的孩子必须学习编程;2017年,加拿大政府宣布在幼儿园到高中学校教育阶段,普及电脑软件编码和数字技能。
欧美编程教育低龄化、前置化趋势背后,正在释放出如下信号:编程能力培养不在编程语言本身,而在于运用任务拆分、设计、算法等多种编程思维,指导我们解决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未来孩子们从事的工作未必与编程相关,但是在透彻理解程序背后的逻辑之后,他们可以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将编程思维化作终身受益的一种原始能力。
对于孩子学龄前阶段的编程教育,家长也无需过多纠结孩子要精通哪种编程语言,能够完成何种难度的编程作品,逻辑思维能力的塑造才是这段时期的核心培养目标。
近两年,虽然少儿编程在国内风靡,但是社会对于学龄前编程教育的关注度却是微乎其微。课程体系不完善、针对学龄前儿童开发的智能教具匮乏等一系列困难,让国内的教育培训机构对于学龄前编程课程研发望而却步。
学龄前编程教学难点在于如何用儿童理解的语言向他们传达编程内容。
通常我们接触到的编程是通过键盘输入文本语言来完成的,但是这种编程方式对低龄儿童而言,无论从理解还是从使用上来说,都存在一定困难,因为他们很难记住和理解程序语言的语法、逻辑关系和程序架构等非常专业的知识。
贝尔科教依靠自主智能教具研发的先发优势,结合Mabot球形机器人而设计研发的Mabot实物编程课程,恰恰决解了这一难题。
Mabot实物编程应用于课程,为启发低龄儿童的编程思维提供了可行途径。
在课程研发上,贝尔科教教研院依据教育部《3-6岁学习与发展指南》中,针对幼儿“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大领域的发展目标和阶段要求,同时结合自研智能教具的特性,成体系化、阶梯式设计学龄前实物编程课程。
课研组会根据实际教学效果及试听课反馈,在课程大纲原有的能力培养框架下,进行课程精细化设计和内容细节优化,以达到更好的课堂流畅度和学习体验。
以4岁Mabot实物编程课程“红灯停绿灯行”为例,老师会根据课程主题设计一个背景故事,通过趣味性的导入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孩子们通过自己对地图的观察,提出诸多问题,老师会引导孩子在自主思考中,去攻克一个又一个问题。
开放式的回答不会绑架孩子的想象力,让孩子在富有创意的课程中了解红绿灯交通规则、编程语言的内在逻辑,从而提升数学、逻辑学等能力。
在Mabot实物编程课中,孩子们可以通过触觉、物理感知等技术与实物交互,将实物逻辑转化为程序逻辑来理解。通过实物编程系统,孩子们可以对程序语言的逻辑有更加直观的理解,在孩子们眼中,编程不再是一行行枯燥而费解的代码,而是一组形象甚至是一组实物的组合。
从孩子们的切实需求出发,更专注于编程思维培养本身,Mabot实物编程为学龄前编程教育提供了蓝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