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让孩子站在未来金字塔尖的能力——AIQ你了解多少?

发布日期:2019-02-27   发布者:belledu   浏览量:2298

人工智能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已经随处可见——图像识别、语音识别、无人驾驶、自动翻译等。随着5G的普及,人工智能将渗透到工作生活的各个场景。

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前景广阔,并且引起了政策层面的高度关注:

-中国自2017年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以来,人工智能被提升至国策的高度,曾两度写进政府工作报告;

-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名为“维持美国在人工智能领域领先地位”的总统令,要求联邦政府将更多资源和资金投入到人工智能的研究、推广和培训中。

显而易见,人工智能时代大门正在被人类以难以想象的速度推开。


人工智能时代启幕,未来劳动素质天平如何倾斜?

人工智能最大的特点在于利用数据预测问题。比如:

-在无人驾驶中,人工智能的作用就是预测各种复杂多变的道路环境并做出应对;

-在图像识别中,人工智能则利用大数据抽取规律,再利用规律去预测、分类、聚类未知的输入,最终得到识别结果。

目前,人工智能应用最广的领域为“已知的已知”领域,即存在大量数据、而人类也知道如何做出预测的领域。在这些领域,人工智能凭借强大的计算、匹配能力已经大规模取代人类。

不同的时代对劳动者素质有着截然不同的要求。

譬如,

-在工业时代,人类借助机械设备提升生产力,掌控机械设备的能力获得青睐;

-在信息时代,利用互联网与计算机的能力已经成为劳动者基本素质;

-在人工智能时代,随着大量工作机会被人工智能取代,人类如何找准自身定位以及如何与人工智能进行合作创造价值必然成为主流。

通常,人们用IQ来指代一个人的智商,用EQ来评价一个人的情商。那么,人对人工智能的认知以及与人工智能竞合的能力是否也应当有相应评判标准?

这个评判标准即AIQ(人工智能能力指数)。

要适应未来“人与智能竞合”的工作场景,人需要培养AIQ,提升对AI的认知,以便更易于适应科技快速迭代改变的未来。而在劳动者能力金字塔中,AIQ也将站在塔尖,EQ次之,IQ依旧作为底层的普通能力。


AIQ理念推动教育体系变革:人工智能时代原住民如何培养?

AIQ理念最初由贝尔科教集团创始人、董事长王作冰先生在其著作《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革命》中提出,即人与人工智能之间合作、竞争的能力指数,包含创造力、学习力、沟通力以及数据力,是人工智能时代衡量个人AI能力高低的标准。

王作冰认为,每个时代的教育都带有其独特的时代烙印,而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正在催动教育业的变革,人工智能教育体系也已开启布局。人机协作是人工智能教育的核心命题。

要想充分调动人的自发性和创造力,同时保持人的灵活度,最需要重新思考的问题是,教育该如何变?培训该如何变?未来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麻省理工学院物理学教授泰格马克畅想AI未来的《生命3.0》中给出了部分答案:今天的孩子需要培养三方面技能:与人沟通互动的技能和社交的能力;保持创造力,能够找到有效解决方案的能力;以及应对环境中不确定性的技能。

这一答案与王作冰的观点高度吻合。

王作冰通过分析人工智能的智力从何而来、优势弱势,发现人工智能缺乏的是创造力、复杂沟通的能力、一脑多用的能力。人机协作中,人需要承担的正是人工智能所欠缺的能力,这也是如今的教育应当重点发力的方向。

因此,AIQ的本质是人类应对信息的能力,改进沟通力、提升信息处理的效果和效率。想要培养人工智能时代的原住民的AIQ,就必须要开发多元智能的天赋。

除此之外,面对人工智能时代,王作冰认为数据力同样不可或缺。

人工智能应用需要大量数据、算法的支撑,人与人工智能合作的过程中也会接触到这些数据,而人对数据的理解、挖掘也会对事物结果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因此,想要更好地达成人机协作,用数据化的目光看待事物必然成为日常。

现如今,我国大量中学乃至高校都已经或正在配置机器人教育课程及专业,教育培训机构开办的STEAM课程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试图模拟人工智能环境,通过各层次的项目研究,开发受教育者的多元智能,培养人工智能时代原住民。

以贝尔科教为例,已经基于AIQ理念建立了人工智能时代的全新创意科教体系,建成具有自主核心理论、矩阵式、全产业链科教平台:囊括创意科教研究院、贝尔机器人活动中心、玛酷机器人学院、贝尔编程等诸多业务分支机构、智能教育产品体系及整体解决方案。

有专家预言,人工智能或将是人类的最后一项发明。 正是这最后一项发明,开启了全新的时代,人工智能不只会消灭旧工作,也会创造新工作机会。但是在人工智能的作用下,未来新工作被改变、替代、重塑的速度和频次也会更高。

AIQ的养成,除了在人工智能时代下成长起来的原住民,也会成为每一个人都需要坚持终身的功课。